法国的P.阿贝拉尔,他认为,理性必先于信仰,怀疑并非罪过,信仰必须以知谀 为基础。他对基督教教义提出疑问,用亚里士多德哲学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,在客观上背离了传统的基督教教义, 因而被教会逮捕判罪。
12世纪前后,西欧兴起了新的学术运动。古希腊和 阿拉伯的哲学、科学知识通过学者的翻译介绍,大量传人 欧洲,使基督教教义面对科学和理性的严重挑战,在基督 教界引起了信仰危机。
教会遂转而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,解释神学的合理性。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,中 世纪德国神学家大阿尔伯特和他的学生意大利神学家托马斯·阿奎那,力图将科学知识纳入神学的轨道,为神学服务,并使经院哲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峰。
托马斯·阿奎 那是多米尼克派神学家,曾在巴黎大学任教。他在《论教 师》中,要求教师精通其所教的科目,并成为教学方法的 专家。他认为非正规的教育(指家庭、朋友和环境的影 响)和正规的教育(指学校教育,即传授各种知识体系和 教材体系)紧密相关。
托马斯·阿奎那用三段论法进行教 学。他把信仰和理性视为关于真理昀两个相互补充的源 泉。但神的启示不属理性的范围,必靠信仰才能领悟。因此,信仰是心灵的最高能力。他认为身体隶属于灵魂。
物质隶属于精神,哲学隶属于神学,世俗隶属于教会,一切 存在都从属于教会政治。托马斯·阿奎那的主要著作《神学大全》(1271),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方法,集 中世纪经院哲学之大成,从而确立了经院哲学的神学体 系。它在欧洲中世纪大学中作为神学教材,流行达几个 世纪之久。 |